黄杉简介
黄杉,是松科黄杉属的珍贵树种,在中国植物界有着独特的地位。
黄杉为常绿乔木,身形高大挺拔,成年植株可达 50 米之高,胸径能达 1 米。它的树皮随着树龄增长而变化,幼树时呈淡灰色,成熟后转变为灰色或深灰色,且裂成不规则的厚块片。枝条上,一年生枝呈淡黄色或淡黄灰色,二年生枝则为灰色。其叶片呈条形,排列成两列,长度在 1.3 - 3 厘米,宽度约 2 毫米,叶先端钝圆有凹缺,基部宽楔形,叶片上面为绿色或淡绿色,下面有 2 条白色气孔带,颇为美观。球果呈卵圆形或椭圆状卵圆形,长 4.5 - 8 厘米,径 3.5 - 4.5 厘米,成熟前微微覆有白粉。
黄杉具有一定的生长特性。它是喜光树种,偏好温暖湿润且夏季多雨的气候环境。在年平均气温 12 - 18℃、一月平均气温 1℃以上、绝对最低气温 - 10℃以上、年降雨量 700 毫米以上的地区能够较好地生长。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在黄红壤、山地红壤等多种土壤中均可生长,不过在深厚肥沃的棕色森林土中生长更为适宜。
在分布上,黄杉主要分布于中国的云南、四川、贵州、陕西、湖北和湖南等地。不同地区分布的海拔有所差异,在湖北西部、贵州东北部等地,多分布于海拔 800 - 1200 米处;而在四川西南部、云南中部与东北部等地,则分布于海拔 1500 - 2800 米处。
黄杉有着重要的价值。从科研角度看,它是中国特有的第三纪孑遗珍贵树种,对于研究植物区系地理以及松科分类进化等方面有着极高的学术意义。在经济领域,其木材边材淡褐色,心材红褐色,纹理直,结构细致,比重 0.6,是房屋建筑、桥梁、家具等多种用材的优质原料。此外,黄杉树干通直,枝叶繁茂,四季常青,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由于其材质优良,长期遭到过度砍伐,加上种子可育力低、天然更新能力弱等因素,黄杉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如今已被列入中国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以及《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的易危等级。